就短期而言,新國美首先面對的是合并后的整合問題,即1+1怎么大于2。整合得好,1+1將大于2;整合的不好,1+1可能小于2。但整合問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都是個新課題,對新國美來說自然也是一個挑戰。但我認為這個挑戰還不是很大的問題,國美和永樂的規模有點距離,又屬同類型的公司,整合起來的難度不會特別大。
更重要的問題是,新國美的未來怎么辦?中國家電業有20多年的歷史,但是前20多年的探索學習與未來20多年是不一樣的。以前是市場需求增長很快,競爭相對也不是很激烈,公司相對容易成功,即使出現問題因為規模較小損失也是有限的。但是未來的20年,市場增長速度有限,競爭更加激烈,公司的資產和營業規模也已經很大,一旦出現問題就不同于前20年的情況,風險將會很大。
在未來,中國家電零售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像BEST BUY已經通過收購進入到中國市場,它母公司的規模比國美大的多。另外在國外還有一些家居店,它是家居和家電一起賣。未來中國一些家居店也可能同時賣家電。所以,未來真正的競爭,并不僅僅在國美和蘇寧之間。我認為將來真正的競爭對手將是來自國外大型家電和家居專賣店,因為目前從軟件還是硬件來看,國美和蘇寧跟人家還有較大的差距。
所以,新國美的中長期的發展,恐怕要在發揮自身特長的基礎上補上自己的短板,并在成長過程不斷學習和探索更專業、更適用的經營管理方法。比如,怎么做品牌?怎樣找到更佳的盈利模式?當國外廠商進入時帶來新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他們更加嫻熟地處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他們知道怎么對待顧客、對待員工、股東和競爭對手,這些都可能會超越國美。簡單地說,不服水土是外國競爭對手短期內的問題,一段時間后,我相信它所擁有的國際化的經營經驗和管理體系,都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對于國美和蘇寧而言,在拼命擴張的同時,還要解決好內部能力配套問題,F在國美、蘇寧通過上市已經解決了資金問題,實力大大改善,可以說使國美、蘇寧具備了在中國做大做強的硬件條件,但是他們的軟件能力還亟待提高。
就中長期發展而言,我認為新國美核心問題之一是需要解決好與之相關的五個關系。如果要畫一個圖的話,中心是國美和永樂合并后形成的新國美,外圈則是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股東及員工,這是新國美未來成敗的關鍵之一。
第一,顧客關系。當然是顧客滿意度越高越好,但是很多國內公司在面對顧客的時候,并非真正的把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們對待顧客的態度,很大程度是在博弈,說通俗點就是和顧客玩買賣技巧。由于國美和永樂的合并,減少了一個競爭對手,新國美跟顧客博弈的談判地位提高了,顧客擔心在這場博弈中利益向商家傾斜,我認為這種擔心也不是多余的。所以,新國美應該要拿出足夠的誠意和行動化解顧客的這一擔憂,才能贏得顧客的信任。
第二,供應商關系。新國美與供應商的關系也是類似于顧客博弈的問題。從正面角度來講,廠商應該追求長期的伙伴關系,而不僅僅是買賣關系。在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關系有三個層面,第一個是買賣關系,第二個是合作營銷關系,第三個是合作伙伴關系。我認為現在中國廠商之間的關系還主要停留在買賣關系階段,少量的廠商達到了合作營銷關系水平,合作伙伴關系我認為現在還不存在。國美永樂間的合并,顯然會大大的影響到新國美與廠家的關系。黃光裕、張近東都是家電流通業的豪杰,他們有一天會明白平等伙伴關系的重要性,或者說他們現在已經明白了,以后會做得越來越好。如果覺得自己的談判籌碼大了就欺負廠家,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而且留給國際競爭對手了一個好機會。另外,我們看到,新國美面對的不僅是來自國外的競爭者,還有一些國內市場的中小型商家,F在一些中小型的商家力量也不容小視,并非國美和蘇寧已經獨霸天下。如果他們欺負廠家太厲害,那么這些廠家就會和中小商家加強合作關系,甚至自建渠道(如品牌專賣店),至少廠家還是有博弈的籌碼的。
第三,員工關系。國美和永樂的合并,涉及到了合并是否給員工帶來了利益的增值。如果員工的薪酬福利往好處走,員工越來越滿意;反之,如果往壞處走,員工會不滿意。企業大了,招聘員工越來越方便,你是否會對員工的重視減弱了呢?他們的福利是不是能同步提高呢?員工關系是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事,這類似于顧客關系,供應商關系,都是同樣道理。
第四,股東關系。兩個上市公司合并后,股東關心的是投資收益增加了還是降低了?目前,股東們還在觀望期,由于擔心今年的利潤下降,合并前股價跌了很多,合并后也變化不大,關鍵是未來的股權結構和股價走勢。
第五,競爭對手關系。顯然新國美將來需要面對的最可怕的競爭對手是外國參與者,眼前還看不到,但是未來是肯定的。具體什么時候外來競爭者會形成很大的威脅還不知道,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只要他們重視中國市場,加大投資力度,那就會是個問題。另外蘇寧當然是一個同量級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且不僅蘇寧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我認為在中國市場,中小型商家的力量仍然是比較強的,不是說已經沒有一點競爭力了。尤其是中小型商家和大型連鎖店相比的優勢是,中小型商家和廠家歷史上的關系千絲萬縷,不管是工作關系還是私人關系都比較好,雖然他們的談判籌碼少,但與廠家的關系就維護得好。良好的關系反應在他們采購的平均價格上也不見得比在大型連鎖店高很多。還有一個優勢是,表面看,大的商家能降低總成本,但是我認為小的商家如果成本控制得好,說不定毛利還高點。因為大型連鎖店在擴張過程中有很多資源浪費,有很多店的單店利潤率上不去,成本一攤就攤得高了。再加上上市公司的管理成本高,公司治理成本也高。
出處:中國國營銷傳播網